內地帽品產銷商飛達帽業(01100)擴充內地與孟加拉廠房產能,冀三至五年內後者佔總體產能達五成,以降低生產成本,應付增加的訂單。此外,擬拓展女裝帽品業務,令旗下產品多元化及提升收入。
飛達帽業副主席兼董事總經理顏寶鈴接受本刊專訪時說:「內地工資逐步提升,城市化導致製造業勞工減少, 因此人手短缺問題成為製造業的難題,亦是我們上半年外判訂單予勞工成本較低的孟加拉廠房的其中一個原因。」
由於勞工短缺,集團今年上半年部分訂單無力承接,令期內製造業務收入下跌6%至2.72億元。
由於孟加拉政府不容許外商在當地建立廠房,而飛達亦深明不能長期依靠孟加拉的外判廠房,因此10月收購該外判廠房80%股權。
中、孟廠房功能分工
鑒於客戶訂單增加,以及內地生產成本不斷上漲,因此飛達計劃透過上述收購,擴大產能及減少依賴內地的生產基地,以降低生產成本。
「預料明年4月在孟加拉廠房投產後,其產能可佔整體產能30%至40%,三至五年內孟加拉廠房產能將佔集團總產能達五成。」顏寶鈴說。
雖然擴充孟加拉廠房產能,但顏寶鈴強調不會全面撤出內地生產,仍依賴深圳與番禺生產工序較複雜,及毛利率較高的中高檔產品,因其擁有完善的帽類製品供應鏈。至於孟加拉廠房,則只負責工序較簡單及低增值的產品。
集團今年上半年斥資750萬元人民幣,買入湖北一幅127畝的土地,現正規劃興建新廠房,料明年6月可以投產。
「湖北是二、?三線城市,人均工資僅約1,500至1,800元人民幣,較一線城市低33%;加上湖北廠房距離碼頭僅20分鐘車程,周邊並未有繡花廠、印花廠及紙箱廠等配套,因此考慮在該地興建一條龍生產的廠房。」顏寶鈴說。
四年前,飛達與美國最大帽品公司New Era建立合作夥伴關係。New Era承諾七年內給予其合作協議所訂的最低訂單額。今年最低訂單額為3,500萬美元,上半年已實現1,460萬美元訂單,約為全年訂單42%。
顏寶鈴表示,下半年向來是帽業製品旺季,不排除New Era今年訂單額可略高於協議,增加至3,800萬美元。至於2013及2014年,New Era最低訂單將進一步增至4,000萬及4,500萬美元。
另一方面,集團早前向美國服裝、?配飾及帽品產銷商 Paramount Apparel International, Inc.貸款200萬美元,借方同意未來七年內按最低購貨承諾向飛達採購產品。
其中2013及2014年最低採購額分別為1,600萬和1,700萬美元。
顏寶鈴解釋,該項貸款協議是基於雙方已擁有超過十年的業務關係,對方將借款用於擴充業務,有利飛達日後獲取更多訂單。
飛達預期,透過分別與New Era及Paramount Apparel的合作,2013年可獲最低採購金額至少5,600萬美元(約4.37億港元)。
另外,顏寶鈴表示,今年7月至9月飛達整體訂單增長單位數;第四季為傳統旺季,料全年訂單可獲高單位數增長。
加強與客戶合作
除透過與夥伴建立進一步的合作關係,以鞏固訂單基礎,飛達亦計劃拓展女裝帽品系列。
集團自1986年經營以來,專注於男裝帽品設計、?生產及零售業務。
為擴闊產品種類及擴大收入來源,飛達擬以總代價1,000萬美元現金,收購美國大型高端女裝帽品設計、?進口及經銷商San Diego 90%股權。雙方已落實簽署,預計交易明年首季完成。
「飛達主要收入來自美國,至於San Diego在美國女裝帽市場已具穩健根基,相信是次合作可進一步鞏固我們在全球帽品市場的地位。」顏寶鈴說。
「該項交易完成後,San Diego會把其產品的設計及零售交由飛達負責,生產則繼續交由其現時位於印尼的廠房負責。我們不排除向印尼廠房外判更多訂單,以提升集團的整體產能。」
從公私「雙失」翻身過來
顏寶鈴似乎已回復從前的風光,從2007年難捱的日子中復元過來。
金融海嘯期間,顏寶鈴曾購入不少累計股票期權(Accumulator),其私人投資「蝕入肉」;加上錯誤地把飛達的美國旗艦公司出售,以換取訂單,結果被騙。
集團從2007年錄得近一億元盈利,2008年盈轉虧,蝕逾3,000萬元;2009年進一步虧損逾4,000萬元。
幾經艱苦,顏寶鈴及丈夫顏禧強在美國購入一間公司接單,借屍還魂,又引進New Era為策略股東,2010年開始給予飛達訂單。
直至2010及2011年,在他們的努力下,飛達的盈利終於錄得正增長,今年上半年便錄得1,500萬元盈利。
業績重回軌道
顏寶鈴說:「我認為是當時自己花了太多時間從事社會公職,導致不能專注公司業務,最終招致失敗。因此不能說飛達現在成績斐然,只可以說是以前業務太差,現在只是重回軌道吧!」
金融海嘯前,顏寶鈴的公職多籮籮,包括是保良局及仁愛堂唯一女主席,亦是香港中華總商會的常務會董。不過她認為,社會事務還是留待將來退休後才再擔任,目前應該專注於公司業務。